03 红烧肉
选三层五花肉,用绍兴黄酒、酱油、冰糖慢炖3小时,肥而不腻。老吉士酒家的红烧肉加入百叶结,吸收油脂更添风味。
张爱玲在《色,戒》中写道:“上海人爱吃红烧肉,浓油赤酱里藏着世故与温情。” 2018年入选“全国十大经典名菜”。
04 蟹粉豆腐
阳澄湖大闸蟹拆肉,与嫩豆腐同煮,勾芡时淋猪油提香。绿波廊的蟹粉豆腐加入虾仁,口感更丰富。
乾隆下江南时,苏州名厨用蟹黄豆腐献菜,后传入上海改良。鲁迅在《弄堂生意古今谈》中提到:“蟹粉豆腐是文人下酒的好菜。”
05 糟钵头
猪内脏用陈年香糟卤慢炖,糟香扑鼻。德兴馆的糟钵头采用百年老卤,加入火腿、笋片提鲜。
1949年杜月笙避居香港,因思念糟钵头,特请德兴馆厨师绕道第三国赴港烹制。2014年,本帮糟卤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。
06 葱油拌面
细面煮至断生,拌入熬制40分钟的葱油,撒葱花、开洋。阿娘面馆的葱油加入红葱头,香气更浓郁。
张爱玲晚年在美国啃冷葱油饼时说:“这比蛋糕还有滋味。” 2023年,葱油拌面入选“上海十大经典面食”。
07 枫泾丁蹄
枫泾猪蹄加嘉善酱油、绍兴黄酒、苏州冰糖,用“三文三旺”古法慢炖。1915年获巴拿马金奖,与茅台酒同列。
咸丰年间,丁润章之妻误将中药倒入蹄膀锅,意外创制丁蹄。如今仍沿用百年老汤,每天添加新料循环使用。
08 水晶虾仁
选用36只/斤的河虾仁,手工剥壳,用蛋清、淀粉上浆,急火快炒。静安宾馆的水晶虾仁曾被评为“上海第一名菜”。
1940年代,静安宾馆名厨从粤菜改良而来,2018年入选“全国十大经典名菜”。
09 排骨年糕
猪大排拍松腌制,炸至金黄,搭配油氽年糕,浇辣酱油。鲜得来的排骨年糕用红曲米染色,色泽诱人。
1930年代诞生于云南南路,曾是工人阶级的“能量午餐”。周璇、赵丹等明星常光顾鲜得来。
10 八宝鸭
整鸭去骨,填入糯米、火腿、香菇等八样食材,蒸制3小时。上海老饭店的八宝鸭加入栗子、笋丁,更具海派特色。
源自苏州,上海城隍庙改良后成为节庆必备。2018年入选“全国十大经典名菜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