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时候,门外熙熙攘攘,突然大门洞开,进来一位年轻的军官,这便是曹丕了。按照蔡东藩《后汉通俗演义》的说法,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:
曹丕提剑下马,走入后堂,看到一个中年女子暗自垂泪,下方蹲坐着一位少妇,头枕在膝盖上,头发散乱,作颤动状。曹丕拔剑问道:你们是谁!中年女子回答道:“我是袁绍的妻子刘氏。”然后用左手拨起了少妇的下巴,右手指着说:“这个是次男袁熙的妻子甄氏,年轻胆怯,请将军垂怜。”(垂怜?是什么意思?等会儿就知道了。)曹丕放下板着的脸孔,对刘氏说:“哎呀,原来是刘夫人,我当然不能伤害了。那个……请甄夫人也抬起头,不必惊慌。”(抬起头?)刘氏一看此方情境,连忙推起甄宓,让她向曹丕道谢。曹丕眼睛盯着甄宓,眼睛都不会转了。原书的描写是“丕留心注视,(甄宓)已哭得花容狼藉,脂粉模糊,但一种娇羞情态,已是欲盖弥彰,动人怜惜;当下揽袖近前,替她拂拭,一经去垢,露出庐山真面,端得是桃腮杏眼,妖艳绝伦。”(《三国演义》的描写是“见甄姬玉肌花貌,有倾国之色”)。
看到美人,一定要留个好印象。曹丕对两位说,我是曹丞相的儿子,愿保护你们全家老小。说完乖乖按剑坐在屋里,不敢唐突了佳人。没过多久,曹操来了,刘氏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,赶紧上前,不顾颜面地表示,愿意把自己的儿媳妇送给曹丕当丫鬟。(原来“垂怜”是这个意思……)曹操说,哎呀,这么漂亮的女人当丫鬟也太浪费了,不然当儿媳妇吧。于是,曹操让曹丕娶了甄宓当夫人。话说早年间曹操和袁绍可是好基友,曾一起躲在草丛里作弄别人家新娘子玩儿。现如今,曹操和袁绍的老婆合谋,让曹操儿子娶了袁绍的儿媳妇,每逢想起这一段,总感觉特别诙谐。就这样,曹丕抱得了美人归,真是一个爽字了得。可是那时候曹丕不过18岁,而甄宓呢?已经23岁了。
一开始的时候,曹丕对甄宓非常好,甄宓还替曹丕生了曹叡和东乡公主。可是一方面是甄宓比曹丕年纪大,年华易逝,青春难驻。正当壮年,位高权重的曹丕怎么会甘于守着一个半老徐娘过日子,另一方面,曹丕经常在外地打仗,常年累月不回家,大家也知道当时打仗是带着随军歌舞团的,那些莺莺燕燕虽然不是绝代佳丽,可都是新鲜的肉体啊。所以一来二去,两个人的关系就变得疏离了。正在甄宓寂寞沙洲冷的时候,一个正太闯进了她的世界,谁呢?就是曹丕的弟弟曹植。
寄情曹植
当年曹操、曹丕攻打邺城的时候,曹植才13岁(此时甄宓已经23岁),因为年龄的关系,他没能随军出征,自然也没第一时间见到大美女。可是自从甄妃进了曹家门,曹植就为嫂嫂的美貌所倾倒了。于是趁着曹丕在外打仗,多情小叔和美丽嫂子的故事就上演了。
甄宓和曹植两个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着相似的命运。曹植才华横溢,在政治上一直是曹丕的对手,从一开始就受到曹丕的打压,所以曹植才做了个“煮豆燃豆萁”的诗。一个是失去爱情的绝世美女,一个是被老哥排挤的天才弟弟,惺惺相惜之情溢于言表啊。
到了建安末期(建安是汉献帝年号),这种关系变得更加赤裸裸。《魏书》中说,建安21年,曹操带兵东征,曹丕、曹叡都去了,甄宓因为生病没随行。到了第二年9月,战事结束,大军回城。曹操的皇后卞氏看到甄宓面色丰盈,就很奇怪,就问甄宓:“打了这么久的仗,老公、儿子都不在身边,照常理来说,女人思念老公和儿子,应该面容憔悴才对,你怎么气色这么好?”甄宓楞了一下,笑着说:“哎呦,婆婆你那么爱我的叡儿,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?”据专家考证,其实这场仗啊,曹植也没去,留在了邺城。老公不在家,小叔子“填空”啊,气色当然没得说咯。
甄宓和曹植的事情,曹丕能不知道吗?可是老爸在位,他也没什么办法。直到建安二十五年,曹丕以“禅让”的方式取代了东汉自立,自称魏文帝。大权独揽之后,绿帽子可就不能再戴了。他先是翻出了甄宓原来曾嫁给袁熙的旧账,再以甄宓对自己有怨言为借口,赐死了甄宓。史载甄宓下葬之时,披头散发,用糠塞口,非常凄凉。
第二年,曹植进京面见文帝,曹丕当众甩给他一个甄宓生前用的枕头,等于是昭告天下,我弟弟做了对不起我的事,当众羞辱曹植。作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,曹植此时万念俱灰,睹物思人,于是才在洛水边上,写了一篇《洛神赋》,把甄宓比作洛神,寄托他的相思之情。
后记
关于甄宓与曹植的情事,最早见于唐代李善的《昭明文选注》。这个说法一出来,遭到了历代道学家的口诛笔伐。可是支持者也很多,古代有元稹、李商隐、蒲松龄。甚至连郭沫若也说:“子建(曹植)对这位比自己大十岁的嫂子曾经发生过爱慕的情绪,大约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吧。不然,何会无中生有地传出这样的‘佳话’?子建要思慕甄后,以甄后为《洛神赋》的模特儿,我看应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”。
那么,为什么历史学家大多从心理学、古诗文献学的角度去揣测这件事?难道就没有留下什么直接的证据吗?是的,因为曹丕和甄宓的儿子曹叡当了皇帝,他当然不能允许自己的父亲当“乌龟”、母亲涉嫌乱伦,所以泯灭和改写的证据,比如将甄宓写的《塘上行》说成是曹操的诗,将叔叔曹植的《感甄赋》的标题改成《洛神赋》等。甄宓和曹植的故事,就永远成为中国史上一件迷人的公案了。
古 董 古 玩 鉴 定 交 流 加 微 信:15721235233
更 多 最 新 资 讯 微 信 公 众 号:guwanzhanzheng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